YouTube提供標籤選項,標示模仿藝人聲音的合成音樂
目錄
- 使用人工智慧合成音樂之版本需遵守的新指引
- 1.1 YouTube引入了新工具
- 1.2 標記使用合成的音樂
- 1.3 爭議的例子:偽造的德雷克之歌
- 使用AI生成音樂的副作用
- 2.1 產生高度逼真的文字、圖像和聲音的生成式AI技術
- 2.2 心口如一: AI合成的歌曲
- YouTube的新控制工具和投訴流程更新
- 3.1 選定標籤組的試行
- 3.2 對於深度偽造的投訴
- 3.3 YouTube將考慮多種因素來評估投訴
- 創作者披露合成素材的要求
- I生成素材的指南特別重要性
- 5.1 討論敏感主題的相關內容
- 5.2 正面標籤和負面標籤
- Facebook旗下公司對於合成素材的要求
- 深度偽造對資訊環境和公眾信任的影響
- 倫敦市長被假音頻剪輯事件
- 結論
- 參考資料
👻 使用人工智慧合成音樂之版本需遵守的新指引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使用AI生成的音樂曾經引起了一些爭議。為了應對這個問題,YouTube最近引入了新的指引和控制工具,允許唱片公司和發行商標記使用合成音樂的內容,並要求將其移除。這些措施是為了確保使用AI生成的音樂不會侵犯藝術家的獨特演唱或說唱風格。
1.1 YouTube引入了新工具
YouTube作為一個重要的視頻平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並引入了一個新的工具來標記使用合成音樂的內容。這個工具將允許唱片公司和發行商標記模仿藝術家獨特的歌唱或說唱風格的內容。
1.2 標記使用合成的音樂
當使用合成音樂的內容被標記後,在視頻的描述面板中將會新增標籤,以提醒觀眾這個內容是使用AI生成的。這對於區分真實音樂和合成音樂非常重要。
1.3 爭議的例子:偽造的德雷克之歌
近期,因為一首名為《心口如一》的歌曲而引起了廣泛關注。這首歌宣稱是由德雷克演唱,但實際上是由AI生成的歌聲。這首歌在流媒體平台上被廣泛傳播,在受到網絡用戶和唱片公司普遍批評後被撤下。然而,它仍然可以在YouTube上被收聽。
這個例子凸顯了合成音樂帶來的問題,以及為什麼有必要引入新的指引和控制工具來處理這個問題。
🤖 使用AI生成音樂的副作用
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進步,合成音樂已成為這一領域中的一個副作用。生成式AI技術能夠以高度逼真的方式生成文字、圖像和聲音,從而產生出看似真實的內容。
2.1 產生高度逼真的文字、圖像和聲音的生成式AI技術
生成式AI技術是一種能夠根據人類模型生成高度逼真內容的技術。它能夠基於人類的提示,生成出具有高度逼真性的文字、圖像和聲音。這項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並且在音樂創作領域也備受追捧。
2.2 心口如一:AI合成的歌曲
《心口如一》是一首具有爭議性的歌曲,因為它完全是由AI生成的歌聲所創作出來的。這首歌聲宣稱是德雷克的演唱,但實際上是由AI生成的合成歌聲。這首歌曾在流媒體平台上廣泛分發,但後來被唱片公司撤下。這一事件引發了對於使用AI生成音樂的道德和版權問題的關注。
這個例子顯示出使用AI生成音樂可能帶來的問題,以及為什麼有必要對其進行指引和控制。
請注意:本文章為生成內容,不代表任何真實事件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