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M1 iMac vs 高端Intel iMac - 值得升級嗎?
目錄
- 簡介
- M1 iMac vs. 上一代 Intel iMac
- M1 處理器的規格
- 顯示器與攝像頭比較
- 單核效能比較
- 多核效能比較
- 非最佳化應用的效能測試
- GPU 效能比較
- 總體效能結論
- 產品價值與其他功能
- 結論
M1 iMac vs. 上一代 Intel iMac
在蘋果推出全新的24英寸M1 iMac之後,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但是,這款新高端的M1 iMac和之前的高端Intel iMac相比如何呢?這款新iMac相比舊iMac究竟快了多少呢?讓我們來看看。很多人都對M1 iMac與大尺寸27英寸iMac或iMac Pro的性能進行了比較。但是,我們應該關注真正替代它的產品,也就是21.5英寸iMac。
作為一個熱愛科技的愛好者,我很想知道最高端的M1 iMac與最高端的基於Intel的iMac之間的性能差異。這可以提供上一代到這一代的性能改進的指標,並展示出你在這價位上所獲得的更多性能。順便提一下,我將把今天進行比較的上一代基於Intel的4K iMac的價格定為1,439美元,即從蘋果的翻新商店購買。
現在,讓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兩款產品的規格。新的M1 iMac起價1,499美元,而上一代基於Intel的高端iMac價格則為1,699美元(基於客製化配置,其中包括i7處理器)。新的M1處理器擁有8個核心,其中包括4個高性能核心和4個高效能核心。高性能核心運行在3.2GHz,而高效能核心運行在2GHz。而基於Intel的iMac則使用了i7處理器,擁有6個核心,可同時處理12個任務。它的單核時脈可達到4.6GHz,全核心加速時脈至少為3.2GHz。
M1的集成GPU擁有8個核心,而上一代基於Intel的iMac則使用了AMD的Radeon Pro 560X,擁有4GB的VRAM。RAM方面,M1使用了8GB的低頻低功耗的DDR4X內存,時脈為4267MHz。而上一代iMac則配備了8GB的DDR4內存,時脈為2666MHz。兩款機型都搭載了256GB的SSD存儲。新的iMac擁有一個4.5K顯示屏,而舊的iMac則是4K顯示屏。新的iMac的默認分辨率更高,為2240x1260,而舊的分辨率為2048x1152。新的iMac現在還配備了一個1080p的網絡攝像頭,就像去年推出的27英寸iMac一樣,而舊的21.5英寸iMac則仍然配備一個720p的網絡攝像頭。新的iMac還升級了揚聲器和麥克風,但我們將專注於這個視頻中的計算性能。
讓我們從CPU性能開始,為此我們將使用兩款M1原生運行的軟件,即Geekbench 5和Cinebench R23。在Geekbench 5的單核性能測試中,你可以看到M1的分數為1748,而i7的分數只有1157,這意味著M1的性能比i7提升了51%,這是一個很大的世代改進。而在Cinebench R23的單核性能測試中,M1的分數為1516,而i7的分數只有1180,這意味著M1的性能比i7提升了28%。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多核性能,看看蘋果的8個核心與英特爾的6個核心相比如何。在Geekbench 5的多核性能測試中,M1的得分為7624,而i7的得分只有6218,因此M1的得分比i7高出了23%。然而,在Cinebench R23的多核性能測試中,M1的得分為7760,而i7的得分為7371,因此M1的得分高出了5%。比賽結果並不那麼明顯,但M1仍然取得了勝利。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些應用程序中,M1的性能僅優於i7的少數百分點。
接下來,我們測試了一些尚未為M1優化的應用程序,以了解系統的性能和表現。我選擇使用了Cinebench的三個版本:R15、R20和R23,這樣我就可以將基準數據與過去幾年的處理器進行比較。在Cinebench R15的單核比較中,M1的得分為209,而i7的得分只有189,所以即使在模擬模式下,M1的性能比i7高出了11%,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而在Cinebench R20的單核比較中,M1的得分僅為408,而i7的得分為468,所以M1比i7低了13%,這是i7的首次勝出。 同時,M1在Cinebench R23中得分為1000,而i7的得分為1180,所以M1比i7低了15%。再次需要注意的是,M1的得分與首代Ryzen Threadripper 1920X非常相似,這款處理器於2017年首次推出。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Geekbench 4和Geekbench 5的單核性能。在Geekbench 4中,M1的得分為5694,而i7的得分為5884,所以M1略低了3%。而在Geekbench 5中,M1的得分為1340,而i7的得分為1157,因此M1比i7高了16%。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多核性能。在Cinebench R15中,M1比i7低了10%。在Cinebench R20中,M1比i7低了26%。在Cinebench R23中,M1比i7低了30%。在Geekbench 4的多核性能測試中,M1比i7低了11%。而在Geekbench 5中,M1比i7低了4%。
除了Geekbench和Cinebench之外,我還想測試其他一些渲染應用程序,以了解它們之間的性能差距。在Indigo基準測試中,以每秒兆樣本的數量來衡量性能,M1在Bedroom和Supercar渲染中的性能都比560X低22%。在Corona基準測試中,以每秒射線數來衡量性能,M1的性能比560X低27%。在著名的Blender基準測試中,我們比較了渲染時間。結果表明,M1的渲染時間比560X慢24%到76%不等,其中很多測試結果在30%左右。
這些結果可能有點令人困惑,但如果我們將M1和i7的性能進行比較,就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情況。下面的圖表顯示了M1相對於i7 8700的相對性能,其中i7的性能被標準化為100%。因此,當條形圖大於100時,代表M1獲勝;當條形圖小於100時,代表i7獲勝。從圖表可以看出,M1比較多的獲得了勝利,這證明了M1出色的單核性能表現。然而,如果我們以同樣的方式比較多核性能,可以看到除了前兩個原生應用程序以外,在未優化的應用程序中,M1的性能要低很多,每達到i7的性能降低了最多43%。
接下來,讓我們來比較一下M1和Radeon Pro 560X的GPU性能。M1擁有8個GPU核心,而560X則擁有16個計算單元。560X是基於2016年推出的AMD Polaris架構。在Geekbench 5中的計算測試中,M1的Metal性能略微優於560X,OpenCL性能則稍微差一些,差距非常小,可以說性能相當。我還在Unigine Heaven和Unigine Valley測試中比較了兩款GPU,在Heaven中,M1比560X慢2%,而在Valley中,M1比560X快6%。這些差距都很小,我們可以說它們的性能水平相似。接下來是Luxmark基準測試,M1在Ball Render場景中比560X快了22%,而在Hotel Render場景中比560X快了17%。最後,在GFX Bench Metal基準測試中,使用Aztec Ruins在1080p的情況下,M1的性能比560X提升了93%;而在1440p的情況下,M1的性能比560X提升了72%。這些基準測試表明,M1在這些基準測試中明顯優於560X,特別是在GFX Bench Metal基準測試中的得分。
總結一下GPU性能,我們可以像之前的CPU性能一樣,將M1和560X的性能進行比較。從圖表中可以看出,當條形圖大於100時,代表M1 GPU獲勝;當條形圖小於100時,代表Radeon Pro 560X獲勝。正如你在圖表中看到的,M1 GPU在大多數基準測試中與560X的性能相當,而在GFX Bench Metal基準測試中,M1遠遠超過560X,M1在集成GPU中表現出色,沒有其他來自英特爾或AMD的集成GPU能提供這種類似於此類獨立顯卡的性能。
總的來說,新的iMac是一台功能強大的台式電腦,與上一代相比具有諸多升級。然而,當我們將高端的M1 iMac與高端的i7 8700進行比較時,世代間的改進並不那麼明顯。如果你購買的是i7,那麼我認為你更在意性能。雖然M1在本地應用程序方面表現更好,但在運行Rosetta 2翻譯器時,它的多核性能不及i7。要量化性能的減少程度,我在M1上運行了Geekbench 5和Cinebench R23,分別在原生模式和通過Rosetta 2翻譯器模式下運行。如果我們比較Geekbench 5的單核性能和多核性能得分,可以看到性能下降了約22%。如果看Cinebench R23的單核性能和多核性能得分,我們會看到性能下降了約33%。至於本人使用到目前為止與Rosetta 2翻譯器相容性方面的經歷非常好,這過渡期間遠離Intel並選擇蘋果矽芯片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對我來說,比起根本無法運行,我寧願看到非本地應用程序運行速度慢一些。
如果你購買了21.5英寸iMac上的i7處理器,並且你運行的是尚未為M1優化的應用程序,那麼你應該等到優化的版本推出。儘管i7的多核性能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即使這款處理器於2017年10月問世。現在,讓我們來討論一下價值和其他功能,以及我為什麼無法忍受那個沒有標誌的下巴。
在下一個視頻中,非常感謝大家觀看,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