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你更懂人性
目录
🌟 引言
1. 从小镇到全球的漫游
- 1.1 我的成长经历
- 1.2 渴望探索世界
- 1.3 神秘的新德里金佛
- 1.4 世界和平日的特殊时刻
2. 理解与共鸣
- 2.1 欠缺共情的世界
- 2.2 人类与共情的关系
- 2.3 重新发现共情的重要性
- 2.4 人工智能和共情的关联
3. 跨越分歧的桥梁
- 3.1 管理对立
- 3.2 数据可视化的新视角
- 3.3 多元体验的结合
- 3.4 融合AI技术与人文关怀
4. 从对话到共情的转变
- 4.1 记忆的多维解读
- 4.2 和平与动荡的呈现
- 4.3 时间的错综复杂
- 4.4 建立理解与连接的新途径
5. AI的共情之旅
- 5.1 真实对话的AI艺术
- 5.2 感悟和启发
- 5.3 构建共情与理解的未来
- 5.4 AI在创造共情中的作用
6. 结语
从小镇到全球的漫游
当我还在成长的时候,我们的小镇很小,第一次安装红绿灯时我们庆祝了一番。随着学业的结束,我渴望着更广阔的世界,想去看看、品味一番。我开始收集世界各地的经历和见闻,这些经历构成了我的多彩人生。
在印度新德里的一个公园里,有一座巨大的金佛像,这是我特别珍视的地方之一。达赖喇嘛在我第一个孩子出生的那一天为这座雕像加持,因为那天也是世界和平日。在我临产前,我去听了达赖喇嘛在德里的现场讲座。他说,只有对他人怀有同理心,和平才有可能。和平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但同理心呢?我曾想过,我大多数时间连自己的肥皂都抓不住,我怎么能掌握如同滑脱的同理心呢?
我的职业使命带我走遍全球,在五大洲工作了三十年。有一天,我在危地马拉从事教育领域的工作时,接到了一通来自家乡的意外电话。这之前,我从未想过这件事,但我决定搬回家乡。
当我整理行李时,发现一个标着“印度”的箱子。箱子上面是我在那里时保存的新闻头条。上面写着“种族骚乱持续”,“全球变暖谈判破裂”和“恐怖分子袭击”。这些是二十多年前的头条新闻。但现在看看我的新闻订阅,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分裂,更加对立。我意识到,当年的这些头条新闻就像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样。但我们的共情能力确实变得更糟了。诺斯西特大学和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作为人类,我们已经正式处于共情赤字状态。没有共情,人们无法建立和保持有意义的社交关系。他们更容易产生压力和倦怠感。他们更有可能批评和报复。难怪我们越来越愿意对彼此怀有敌意。我们擅长将自己分裂成“我们”和“他们”。
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也知道共情是一种能力。它可以被学习和发展。我们可以架起这座桥梁。但问题是“如何”呢?
作为一名全球教育领袖和专业发展设计师,我接受过管理对立的训练。这意味着在我们的组织和企业中,我们可以在对话中持有相反的观点,并将它们分开和管理。但尽管世界上有这么多对话工具,我们却没有更接近真正的解决方案。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来管理对立。以至于我们没有尊重多元的观点,或者帮助共情发展。所以我认为必然缺少了一个关键的因素。
就在这个时候,我参加了一个大型国际会议。我们许多人在实践哈佛教育学院提出的概念。那就是当我们让思维可见时,学习和洞察力都会增强。但人们也发现,使用可视化代表他们对话内容的符号时,当他们聚集在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