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Z790 Carbon Wi-Fi 主機板設定指南:超頻 I9 14900K 到 6GHz!
目錄
- 準備工作
- 全核心超頻
- 設定PE Core Ratio
- 調整核心頻率
- 設定AVX
- 高效能設定
- 測試與效能
- 使用Cinebench R23測試
- 使用Geekbench測試
- 使用Intel XTU進行測試
MSI Z790 Carbon Wi-Fi 主機板設定指南 💻
大家好!今天我將分享如何調整我的MSI Z790 Carbon Wi-Fi主機板來達到I9 4900K甚至更高的性能。在開始前,我要先聲明一下,我並不建議直接複製黏貼我的設定。如果你有類似的主機板,你需要一個好的散熱方案,至少是一個360mm的水冷。此外,超頻可能會導致高溫,請注意操作時小心以免損壞硬件。現在,讓我們開始吧!
準備工作
首先,你需要確保你的BIOS已經升級到最新版本。我使用的是2023年10月26日的版本,它完全支持I9 4900K以及其所有功能。不過,本視頻中我僅使用了一個I9 3900K。接下來,你需要將超頻模式從正常設置為專家模式。這樣做之後,你將能更改更多電壓設置。然後,將PE Core Ratio設置為Turbo,將PE Group設置為自動。不過,你需要調整Turbo Ratio的前兩個核心,我將其設置為6.1 GHz,你也可以將其設置為6 GHz,不過我個人建議設置為6.1 GHz,前提是你的散熱足夠。接著,將Core Ratio下調至5.9 GHz,然後再下調至5.7 GHz。你的CPU需要能夠在至少5.7 GHz的頻率下運行,即使在使用AVX2進行負載時也要穩定運行。請注意,這只是最低核心頻率,當負載較輕時,你的系統可以達到更高的Boost Clock和更好的性能。
全核心超頻
將E Core Ratio設置為All Core,並將其設置為4.5 GHz。根據我的經驗,我使用的這個主機板對於E Core Ratio超過4.5 GHz的設置支持不太好。但是,具體情況還取決於您的主機板和CPU,可能會有所不同。最後,將P Ratio設置為自動。至於AVX的設置,我會保持所有設置為自動,但是我會將Ring Ratio設置為5 GHz。如果你的系統穩定,你也可以嘗試5.1 GHz,不過在我這裡,如果我將其設置為5.1 GHz,我的DDR5記憶體速度7600 MHz將無法穩定運行。所以我還是選擇了5 GHz。請注意,這些設置僅適用於我的系統,具體電壓需根據你的系統配置進行調整。不同的主機板在電壓調整方面有所不同,所以在操作時要謹慎。
高效能設定
這一部分非常重要。首先,將數位電源設置為數位全功率,這將使你能夠設定負載線性校正(Load Line Calibration)。在我的系統中,我將負載線性校正設置為5,你可以根據自己的主機板和散熱方案來調整這個設置。同時,將其他電壓設置保持為自動。對於記憶體的電壓設置,這是根據我的系統特定的,所以你不用太擔心這個設置。
接下來,是電壓模式的選擇。這個設置只有在你啟用專家模式時才會顯示。你需要選擇"自適應高級偏移模式"並啟用VF Point。因為這兩個設置可以讓你針對不同的CPU頻率增加或減少電壓。這樣,即使你的CPU的核心頻率由6.1 GHz降至5.8 GHz以下,你也可以告訴CPU降低電壓。這樣能夠在保持穩定性的同時,減少CPU的發熱量。我選擇了VF值為0.25mv,以使電壓從1.1412V降至大約1.39V或1.38V。電壓調節和負載線性校正這兩個設置都能保證CPU在安全的溫度範圍內運行。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CPU有許多功率限制。MSI通過提供不同的選項,允許你根據你的冷卻方案來調整這些限制。如果你使用水冷,你可以選擇PL1模式,這樣CPU可以完全發揮功率。如果你使用空冷,建議不要超過188瓦特。如果你使用低端散熱器,則不要超過253瓦特,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過熱。你也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設定這些限制。
測試與效能
現在,我們來做一些測試,看看這些設定帶來了多少性能提升。首先,我會使用Cinebench R23進行測試。你可以選擇使用單核性能測試或多核性能測試。在測試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溫度保持在相對安全的範圍內,這證明了我們的散熱解決方案非常有效。最終,我得到了一個非常令人滿意的得分。
接下來,我們可以使用Geekbench作為另一個測試工具。Geekbench 5和6都可以提供相似的測試報告。在我的測試中,我的CPU表現非常出色,遠超出了I9 3900K的性能。
另外,我們還可以使用Intel XTU進行測試和壓力測試。這是一個非常全面的測試工具,可以測試CPU的各個方面。在我的測試中,我獲得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得分,也都在溫度控制範圍內。
總的來說,通過這些設定,我們可以將I9 3900K的性能提升到與I9 4900K相當甚至更好的水平。這些設置雖然只適用於我的系統,但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幫助你進行自己系統的調整和優化。如果你是一個超頻愛好者,這些設定可能是值得一試的。無論如何,我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并祝你的系統運行順利!
優點:
- 透過調整BIOS設定,可以從I9 3900K達到與I9 4900K相當甚至更好的性能水平
- 提供具體指引和建議,方便用戶進行超頻設定
- 可以提供測試結果和性能分數作為參考
- 可以根據不同的散熱方案和硬件配置進行自由調整
缺點:
- 超頻操作需要謹慎,需要注意操作溫度,以免導致硬件損壞
- 不同的主機板和硬件配置可能需要不同的設置,需要由用戶自行調整
本文參考資料:
FAQ 常見問答解答:
Q:是否需要特殊的散熱方案才能進行這些超頻設定?
A:是的,為了確保溫度控制和穩定性,建議使用至少一個360mm的水冷。
Q:這些設定適用於我使用的其他主機板嗎?
A:這些設定基於MSI Z790 Carbon Wi-Fi主機板,不同的主機板可能具有不同的BIOS選項和設定。
Q:這些設定是否安全?
A:使用超頻設定時,需要小心操作以避免損壞硬件。確保溫度控制良好並遵循製造商的建議。